网站整改中

不能将超级蓝筹股上市仅看作"抽水机"

 

上海证券报    2006/06/15 09:21

 

抑制备受诟病的内地优质企业争相海外上市的“偏好”,因中国银行6月1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后随即马不停蹄的海归而改写。证券分析人士指出,中行以及今后类似内地优质企业向内地市场的海归,从长远来看,给A股市场带来的是有利于市场稳定运行的定海神针
  同时,分析人士也指出,中行如此巨无霸式的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行动,也直接考验着内地证券市场对类似规模的优质企业,究竟是衷心期待还是叶公好龙。
  天时地利人和,中行注定要成为第一根插进内地市场的定海神针
  中行的总股本,包括目前暂未流通股份、已上市的H股和拟发行的A股(以100亿计),将超过2500亿股,从而成为国内证券市场上体量最大的个股,对沪市大盘和指数必将构成重大影响。
  上市公司的规模和质量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石。一个缺乏一定规模和质量的上市公司的证券市场,注定是一个边缘化的证券市场。内地市场如若不想被边缘化,只有吸引类似中国银行这一类的优质巨型企业登陆。
  事实上,近年来,一些真正能反映中国经济成长的蓝筹企业,正是集中在电信、银行、能源、保险等经济领域,多位质地优良、盈利能力强劲、业绩稳定的大型企业和航母级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定海神针。因此,只有这样一批定海神针的加入,A股市场才将能真正成为反映中国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晴雨表,而不再是边缘化的多事之所。
  尽管市场一直抱怨内地众多的优质企业纷纷海外上市,导致国内上市资源的流失,但真到了这种优质上市资源回归的时刻,市场的表现还是让人无奈。市场在一片狐疑中持续上演指数惊魂。
  中行此次回归A股市场,可以说带有一定开创性和探索性,如果市场表现出一种叶公好龙的市场状况,势必会影响到随后的一些优质企业回归A股市场的进程。
  一个很明显的道理是,要把A股市场真正办成具有长远投资价值的国际性的证券市场,迫切需要注入源头活水来扩大规模和改善结构。推动更多的优质公司在国内市场发行上市,其中包括一些资源垄断性企业在内地上市,对内地市场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因此,中行以及随后可能回归的交行、建行以及将要上市的工商银行等此类超级蓝筹登陆A股市场,不能仅仅从短线上看成是市场资金的抽水机,更应从长远着眼,将其看作是让内地投资者正常分享中国经济金融改革成果的一次机会。